close

Dear my self

禮拜日晚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彈奏樂器練曲,
為了愛情長跑多年的妹妹獻上祝福,
沈浸在這氛圍裡,心裡滿滿的幸福感,
這是『家』的魅力。

踏進這裡你可以宣洩感情的挫折、工作的不愉快,
獲取足夠的幸福,心靈充飽電再踏出去面對外面一切挑戰,
這不是我的原生家庭,
是我笑稱第二個『娘家』的家。

 

自從父親生病後,這段期間發生的事情,
我才了解原生家庭對於我的個性影響多大。

 

記得父親急救後生命徵象穩定,
他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我沒事了,這麼晚了快去睡。」
甚至連辦理住院後購買的備品還要拿錢給我時,
當下的體悟是那個不願花費孩子一分一毫的父親讓我好慚愧,
他承諾過的話以前看似玩笑
「你們不要擔心我,過好自己的生活,爸爸會照顧好自己」擺在眼前卻十足的心痛。

 

不愛麻煩別人、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鐵錚錚的就是從我那『巨人爸爸』身上學來的。

一個人養育三個孩子,兩位年邁的雙親,
下班後還至市場購買食材下廚煮飯給家人,
堅持了十多年,不知道是怎麼樣的意志力讓他堅持下去的?
我從未深究原因。

 

我自顧自地走,追求我喜歡的學校、工作,
只回報結果給父親,我以為這就是獨立不讓他擔心。

 

父親入院後,他覺得麻煩子女很不安,而我覺得這樣的互動很讓我焦躁,
因為在第二個娘家裡,自然請求幫忙是建立在家人的互相情感上。
我現在學著對原生家庭付出關心,看起來很笨拙,
但那『巨人爸爸』也終於漸漸卸下他的重擔。

 

我所缺乏的,最終也能靠著觀摩其他家庭學習補齊。

 

結束禮拜天的聚會返回家中,在車上我和老公說

「我很幸運遇到兩個溫暖的家庭,一個是第二個娘家、一個是你家。」
訂婚儀式後要改口叫公婆爸媽的時候,我從未感受到彆扭,
因為能真心感受到,把媳婦當女兒的話從不是客套。

 

關心也需要學習,這是我現在的課題,為了不要有遺憾。


後記,這篇文章我認為很短,
但只要回憶起父親從急診推出來時的那段對話,我就崩潰了好幾次。

 

 

arrow
arrow

    魚扁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